相對於劍橋的開放、活躍和隨和,牛津似乎顯得嚴肅和清靜,這似乎與它是一個小鎮有關。


我們在外圍所欣賞到的幾座建築群落其實都非常有名氣。“拉克利夫之家”是英國第一棟圓頂型圖書館,非常有歷史意義,可惜不對外開放;它也是屬於博德利(Bodleian Library)圖書館的一部分,並作為牛津大學的主要閱覽室。博德利圖書館是僅次於大英圖書館的藏書最多的圖書館,同時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,網上“最美十大圖書館”也有它的份兒。牛津嘆息橋是連接兩邊辦公大樓和學生宿舍之用,據說學生每年考試時都必定路經橋下,故有“嘆息橋”之謂。基督學院成立於1546年,從這裡已走出十二位英國首相,學術與聲望可想而知;不過,現在更多遊客則是衝着基督學院的Great Hall而來,畢竟這裡是《哈利波特》的霍格華茲飯廳拍攝地。後來,我們在牛津街上閒逛時看到一個側門,可以看到基督學院的正面,可惜兩位同伴都不肯買票入內,結果,還是未能一窺這座神奇的學府。

牛津鎮上一條主要大街是遊人聚集點,一側是巍峨的大學建築群背面,一側是商業店舖,咖啡室、書局、郵局、紀念品諸如此類。若對紀念品都不感興趣的話,坐在街頭的長椅上曬曬太陽、拍些街頭照片都很不錯。

牛津地方雖細,卻勝在步步皆景,拿起手機隨便一拍,畫面都很美。但我試過發了一組九宮格的牛津街頭照片,結果最多人點讚的一張,是一名帥哥學生亂入我的鏡頭的相,哈哈!

街中段有家紀念品店,當中有不少倫敦標誌物的設計很不錯,而且價錢很便宜。


*博客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