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到「交響樂團」的第一秒,你是不是聯想起黑西裝晚禮服、華麗莊重的大禮堂以及震撼人心的樂曲呢?你能夠想像得到,世上原來有一支由廢品樂器組成的樂團嗎?其實,在巴拉圭(Paraguay)的首都有一個貧民窟叫卡圖拉(Cateura),附近有一個大型垃圾掩埋場,充滿著各式塑膠、金屬和其他垃圾。


在這個地方,有1/3人口在貧窮線以下,當地學生輟學率高達4成,很多地方缺水缺電。為了不讓孩子們在終日遊蕩,或者接觸毒品、幫派,一所特殊的音樂學校應運而生。


Favio Chávez和Nicolás Gómez各頂起音樂學校的半邊天,是學校的靈魂人物。Favio原本是一名環境工程師,後來決定放棄工作,帶著自小對音樂的熱愛走進這個地方,將音樂帶進小朋友的生活裡。Favio的出現不單止豐富了孩子們的生活,亦改變了他們的家庭。

而Nicolás Gómez以前曾在垃圾場做分類工作,是位營建工匠,擁有一雙巧手。在他眼中,很多「垃圾」其實只要稍花心思,就能變廢為寶。

但學生們因為條件不足,根本無法負擔起昂貴的樂器。故此,在Favio遇上Nicolás後,轉機就來臨了。Favio向他展示樂器書上的樂器,希望他能夠想辦法利用手頭局限的資源,為學生們製造出樂器。Nicolás此前從來都沒有學過音樂,但他還是憑著想像和不斷的揣摩調整,生出了一件件獨特的樂器。
大提琴可以由金屬油桶、木材、肉槌組合而成;薩克斯管則利用排水管、硬幣、鈕扣、餐具柄、玉米罐頭、啤酒瓶蓋製成;小提琴的材料包括了油漆罐、比薩烤盤、叉子;吉他的拉弦板用彎曲的叉子做成;廢棄的X光片則可以成為鼓面。各種廢品搖身一變就成為了構成樂器的主要零件。



Nicolás繼續運用他的智慧,利用「廢銅爛鐵」來為孩子製造免費的樂器。而這個獨特的樂團也開始聲名大噪,演出的邀請陸續有來。

樂團裡8歲的Amara夢想成為一位偉大的小提琴家,能夠在電視上看到Amara演出,讓Amara媽媽十分自豪。Amara更幸運地在演出結束後見到教宗,收下教宗贈送的十字架,守在電視前觀看的媽媽和在現場的Amara都激動得紅了雙眼。

而導演Brad Allgood更花了前後6年時間,製作出《來自垃圾場的美妙樂章》(Landfill Harmonic)這支樂團紀錄片來向世界講述這個故事。即使2014年發生巴拉圭洪水導致拍攝延誤,亦無阻團隊想要完成的決心。Brad說:「我希望觀眾看完這場電影之後,能夠感到被激勵,在他們居住的社區裡創造改變。」製作人Juliana Penaranda-Loftus補充:「我希望觀眾看過電影後會想為自己的夢想奮鬥,有時並不容易,但你堅持下去,努力夢想就能達成。也許你現在所處環境不佳或受挫折,但要珍惜所有。」

資料來源:Orquesta Reciclados Cateura、The LandfillHarmonic、網絡